皖煤地质简报2019年第3期(总第22期)
本期目录:
★领导讲话:周喜安副省长在全局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重要资讯:我国地灾防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领导讲话
周喜安副省长在全局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2019年3月11日下午)
同志们,刚才何军常务副部长宣读了省委关于省煤田地质局主要负责同志的人员决定。这是省委从省煤田地质局长远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作出的。学文同志担任省煤田地质局局长期间,与我们班子的各成员一道,带领煤田地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深化改革、优化能源资源保障、服务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学文同志的工作,刚才何军同志在讲话中也提到,省委省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立清同志的情况,何军同志作了全面的介绍。我们相信立清同志在新的岗位上,一定会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我们煤田地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支持下,与班子成员齐心协力,紧密团结全局广大干部职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省煤田地质系统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资源保障和地质基础服务的重要职责。要服务大局,聚焦主业,做好保障。这里,我提三点要求:
第一,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这次省煤田地质局主要负责同志调整,是我们局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们省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局干部职工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定精神上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立清同志为班长的局党委班子领导下,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恪尽职守,领导广大干部职工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拥护省委决定,让省委省政府放心。
第二,要聚焦主责主业,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一是突出地质找矿核心职能,深入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优化找矿工作布局,增强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服务能力。在加强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的同时,加快推进煤系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为优化全省能源结构提供稳定保障。二是逐步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既要当好金山银山的勘探者,又要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认真履行全省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有关责任,围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水土污染防治等提供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支撑,积极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扎实开展地质大数据建设,深入开展非常规能源、战略性新型矿产和深部勘探等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功能的综合调查,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技攻关,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依据和基础支持。四是深化管理制度创新,稳步推进事企分离,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鼓励地勘单位差异化发展,构建符合自身优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发展趋势的产业体系,努力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三严三实”,扎实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格的煤田地勘队伍,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要资讯
我国地灾防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来源:2019年2月15日中国矿业报
本报讯 据自然资源部官网消息,中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协会1000余个会员单位近日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等53项团体标准规范。至此,我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已发布和审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88项,标志着我国地灾防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标准是指导和规范行为的参照,对引领行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从2012年开始,中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组织制订了地灾防治调查评价、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预警、应急、预算、信息系统、综合管理等10大类标准规范的编制框架,编制完成并发布试行后,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再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按照地灾类型,由重庆、四川、湖北、广东、陕西、上海6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为编制牵头单位。
在88项标准规范中,《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已发布为国家标准;《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标准》《地质灾害排查规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比例尺1∶5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规范》已发布为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等53项已发布为团体标准;《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已列入国家标准发布规划;《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27项团体标准已审批通过,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发布。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提出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我国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灾防治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力加强专业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地灾防治能力和效果。2017年,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地灾防御能力。2018年,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在调研中指出,地灾防治在整个地质事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项高难度、高科技的地质工作,要按照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做好支撑。据中国地质调查局通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四大工作体系框架初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影响力。□(栗恒源)